一、从一次展览会说起
去年整理书柜,发现几张照片。是49年前哈尔滨船舶学院(哈船院)首届工农兵学员毕业实践的历史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是我院刘燕老师所摄,曾用在1975年8月我院办的教学成果汇报展览会上。撤展后她把这些照片留给我保存纪念。
我因参加了那次布展工作,所以记忆犹新。会场设在11号楼二楼西北角的121大教室,参加布展的还有王元超,陈文錦,王光霞,陈柏林等老师。当时顾懋祥教授担任训练组副组长,与冯捷同志共同主持教务领导工作。这两位领导坐镇亲自指挥布展,对内容和质量把关(图1)。
展览目的是黑龙江省教委领导要在哈船院招开现场会,宣传介绍哈船院恢复招生的两年多来教学成果和经验。因为哈船院是黑龙江恢复招生试点较早,行动较快,“产学研”成果突出,成为全省高校的排头兵,得到省教委的重视和肯定。
二、哈船院基因,哈军工精神
哈船院教育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源于哈军工精神。哈船院筹建初期所面临的办学条件与困难和哈军工极为相似。哈军工建院初期,师资匮乏,教学资源,生活设施等一切都从零开始建设,招收的学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哈船院是在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完整建制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一所崭新的高等院校,从一个系的规模发展成一个学院,也面临着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学员文化水平良莠不齐等状况。当时除了原海军系的部分楼宇和学生宿舍可用外,哈军工的其它教学楼宇和学生宿舍全被省军区佔用。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哈军工有院长陈赓大将,而哈船院有林毅将军任筹建组组长。二人都是不讲究客观条件,凡事创造条件迅速开展工作的军人。
1971年9月,林毅将军受海军和第六机机械工业部的委派,来哈尔滨负责筹建船舶工程学院。72年初林毅将军认真听取意见后,力排众议,明確提出:立足哈尔滨就地办学,当年开始招生。坚决主张尽早招生,为国家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原“哈军工”领导成员卓明任
哈船院筹建组副组长,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所有老干部如王松如、冯捷、齐琪等都在哈船院筹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林毅将军大胆任命顾懋祥教授担任训练组副组长,与冯捷同志共同主持教务领导工作。学院广大教职员工在他们帶动下,开始积极为招生做准备。
1972年3月,在师资、教学设施缺乏,学生宿舍短缺的情况下,学院核心小组果断招生,决定先办试点班。于是,各院系和各教研室立即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招生和开学准备。
三、值得纪念的日子
1972年7月1日,仅110名第一期工农兵学员相约哈船院,学院隆重地举行了开学典礼。这一天标志着哈船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将开始书写光辉灿烂的新篇章。按血缘,72级工农兵学员是哈军工第十四期学员,对全国大多数高校來说,72年招生是文革中断招生后的首次招生。与哈军工初期一样,学员都是从工农兵中推荐选拔,因此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出于对国防教育事业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哈船院教职员工信心满满,勇敢地面对困难,秉承哈军工优良传统,踔厉为国防建设服务,为地方建设服务,走“产学研”办学之路。哈船院沿着哈军工之路,把哈军工的传统继往开来。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办学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学员完全达到预期要求和培养目标。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來自哈军工的老教师和老干部们的贡献。过去他们曾披荆斩棘,从祖国各地來到哈尔滨,投身到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建设。二十年后的1972年,他们仍然先行在科技教育事业的前沿,不愧为新时代科教兴国的开拓者,始终坚守报国、强军、忠诚、奉献与拼搏的哈军工精神,继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敬业奉献。正因有他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哈船院勇往直前。
四、试点班教学日日夜夜
在开始的时候,由于工农兵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许多教师有顾虑,对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存在担忧。当时文革规定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不仅仅是接受大学文化科学教育,还要承担“上、管、改”的任务,即是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把学校和老师作为改造对象。这就更增加了教师和干部的顾虑和工作上的困难。1974年底我带72111班同学准备开始毕业实践教学,向他们布毕业设计任务和安排。当时正是批林批孔后期,有个别学员贴了我的大字报,说教学任务安排得太多太满,是多重死,是资产阶级教育回潮。学院领导针对教学人员的顾虑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高标准,严要求,先进帮后进,就是哈军工的优良传统。
基础课教员多半是61~63届毕业的大学生,刚调入学院。为了弥补教师力量不足,学院采取了将基础课教员安排到各系,与专业教师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专业连队”,相互配合,实施教学,这样基础课老师会了解专业,讲课更有的放矢。而专业老师也去听基础课老师的讲课,并协助辅导。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各个环节上都精心考虑学员的接受能力,对文化程度低的学员加强个别辅导,鼓励基础较好的要帮助基础较差的学员。这正像哈军工时期提倡的一帮一,一对红一样。老师白天在教室答疑,晚间去学员宿舍个别辅导,几乎全天候跟着学员,那时还没有学生专职辅导员。教师深入班级有针对性地辅导答疑,深受学员欢迎。无论课堂教学,还是生产实践,各阶段都有教师的热情关怀和指导。基础差的学员很快地追趕上来,他们的学习信心增强了,这也有效地改善了师生关系,加深了师生感情,他们就像朋友一样。绝大多数学员都能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重老师,教学相长,关系融洽,保证了教学计划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真刀实枪毕业实践
以往的毕业设計题目,由于条件所限多半是纸上谈兵。72届工农兵学员是真刀实枪,全过程地参加一艘整船的设计,制造,试验等全部环节实践。
1974年底,哈尔滨南岗区革委会防汎指挥部到学院联系,请求为他们设计一条船,用作防汛指挥,兼作运送防汛物资和器材,船名定为《南讯艇》。这是第一期工农兵学员很难得的毕业实践好机遇,系专业领导小组委派我为技术负责人,帶领工农兵学员來完成此项设计任务。
1975年春节过后,学员首先去江北船厂调研(图3)。同年3月便开始论证《南汛艇》的设计方案,確定船长21米,船宽4米,吃水0.75米,排水量34吨。方案確定后立刻进行技术设计,提出“大干2个月完成《南汛艇》设计任务”。在毕业实线期间,聘请哈尔滨江北造船厂段维秋工程师作顾问,协助指导学员施工设计。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派孟繁久师傅作为建造厂方代表。
同年5月初《南汛艇》所有设计图纸、计算书和技术文件完成后,在设计现场招开了《南汛艇》毕业实践汇报暨技术审查会。在会上学员进行了答辩,用户和所有专家一致通过对《南汛艇》技术设计的审查,南岗防汛指挥部的领导对设计相当满意,还给学校送了一面锦旗。
讲述人:赵连恩